找到相关内容207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最初的根本佛法

    流水。   (3)已生善令增长;如溉甘果栽。   (4)未生善令生起;如钻木出火。   3.如意足:又称神足。   (1)欲如意足:希慕所修之法能如愿满足。   (2)精进如意足:于所修之法,专注...最初的根本佛法   第一篇 缘起   第二篇 圣谛   第三篇 三法印   第一篇 缘起 壹?缘起的意义   “法不孤起,仗境方生。”世间上的事事物物(一切有为法)都不是凭空而有的,也不能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94569191.html
  • 星云法师:人间佛教的建立

    欢喜地的菩萨,方称为地上菩萨,在初地之前的为地前菩萨。地前菩萨要实践三十七道品方能离凡超圣。   所谓三十七道品,又称三十七菩提分法,也就是念处、正勤、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觉支、八正道等,是调治...。(约占十分之)   第三、要扩展正当的事业。(约占十分之二)   第四、要有一些储蓄,以备不时之需。(约占十分之一)   第五、要布施、救济,以造福人群,广结善缘。(约占十分之一)   这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2569460.html
  • 廖明活:初唐时期佛性论争的两个相关论题(1)

    的话:   由彼要当增诸寿行,方能成办。世尊多分依此回向菩提声闻,密意说言:物类善男子,若有善修神足已,能住一劫,或余一劫。余一劫者,此中意说过于一劫。……彼既如是增寿行已,留有根身。别作化身,同...」和「变易生死即是增寿」说法  三、法宝对法相宗的「定性二乘」和「变易生死即是增寿」说法的评难  (一)定性二乘问题  (二)变易生死问题  、慧沼对法宝的评难的反难  (一)定性二乘问题  (二)...

    廖明活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3374056.html
  • 印度佛教史的文献资源概介(下)

    僧伽亦生论诤而申白释尊。对此,释尊吩咐六诤根、诤事,而若生论诤时,应以七灭诤及应行持的六可念法(六和合)。   世尊告诸比丘:“我于是法躬自作证,谓念处、神足意断、禅、五根、五力、七觉意、贤圣...我说如是法已,佛知我有欢喜心、具足心、柔软心、堪耐心、胜上心、一向心、无疑心、无盖心,有能有力堪受正法。谓如诸佛所说正法要,世尊即为我说苦、习、灭、道,我尔时即于坐中见圣谛苦、习、灭、道。……我见法...

    见豪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5974104.html
  • 陈兵教授: 禅定的身心效应

    基础上修习成就欲、定、精进、观‘神足’,可以随意住寿一劫或一劫有余;《华严经 十地品》说初地菩萨便可住寿百劫,初地以上菩萨寿命地地倍增,长得不可思议。藏密说依无上瑜伽修气、脉...a。】。 说如果善于如法修习天台宗提倡的种大乘禅定——常行(般舟)三昧、常坐(一行)三昧、半行半坐(方等、法华)三昧、非行非坐(觉意)三昧,因禅定的作用,必然没有诸病,一心...

    陈兵

    论坛精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64476337.html
  • 释恒强:《阿含道次第》讲纲(上)

    三十七菩提分   尔时。世尊告诸比丘。若有一人出现于世。便有三十七品出现于世。云何三十七品道。所谓意止.意断.神足.五根.五力.七觉意.八真行。便出现于世。云何为一人。所谓多萨阿竭.阿罗呵.三耶...。便具闻善法。具闻善法已。便具生信。具生信已。便具正思惟。具正思惟已。便具正念.正智。具正念.正智已。便具护诸根。具护诸根已。便具三妙行。具三妙行已。便具念处。具念处已。便具七觉支。具七觉支已。便...

    恒强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6514576941.html
  • 《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》(续一)

    三十七项途径,即念处、正断(正勤)、神足如意足)、五根、五力、七觉支、八正道。见《大智度论》卷十九(大正二十五·页一九七中)。   (22)佛十力:指佛的十种智力:一知觉处非处智力、二知三世...   《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》(续一)   但是,小乘各论师对这个法身有各种不同的说法。   如《自在王经》说,佛告自在王菩萨,我在燃灯佛时,通达自在,便在那时,已得佛道,後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6562293157.html